您好,欢迎进入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陕西煤炭学会官网!

秦煤文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化体育>>秦煤文苑

陕北唢呐

发布时间:2019-09-23 点击量:1137次

作者:刘芳芳 焦亮 来源:

唢呐声声,激昂嘹亮,升起于山野,萦绕于心间,能使人欢快,能使人悲凉,直叫人面庞生花,直叫人肝肠寸断。就像陕北大地上的黄土、黑雀、老农......,陕北的唢呐也自然地具备了陕北的气质。

青铜的外衣,其貌不扬,却能把人们胸膛间的悲喜细腻地发挥出来。在陕北,吹唢呐的人,也叫吹手。传统的观念里,吹手属于“下里巴人”,上不了台面。我们经常能看到,几个吹手扎堆坐在人家大门口,头上扎着白色羊肚子手巾,耳朵上别着没有来得及抽完的香烟,灰色大褂裹在身上,腰里系着灰色布条,一轮一轮地吹着那些熟悉又动人心弦的调调。在他们的面前,摆着一张四方木桌,上有老茶一壶和几个大瓷碗,有时也有一两盒香烟作为款待。要是在大冬天,主家会点一堆炭火或者搬来硬树桩燃着,为的是给吹手们驱寒散暖。单看他们吹起唢呐来的神采,就觉得回味无穷。他们的身体随着曲调仰仰合合,粗糙的双手青筋突出,但指法灵活,指尖上像安了弹簧,蹦上蹦下。他们的脸油亮油亮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腮帮子鼓得巨大,眯着眼睛,高原红的脸庞沟沟壑壑起起伏伏,微微发颤。有的吹手吹着吹着干脆站立起来,步子跨大才能施展的开,唢呐上的红绸子跟着左右脚的节奏摇摇摆摆。当宾客们吃饭的时候,吹手们一定在狠劲儿吹着。乡村印象里,大碟子小碟子在空中飞,伴着阵阵熟悉滚烫的唢呐声,吆喝声,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村里人说,“不管是白事还是红事,不请一班像样的吹手,事情就没办好”。

在白事上,唢呐啜泣着《西风凉》,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方,最亲的人哭天抢地踉踉跄跄,哭的天昏地暗。吹手们见状,队伍稍缓,联想起自己的光景,也静静的流泪。唢呐声尖利,百折不回,好像为的就是让人尽情发泄。好像在告诉人们,尽情哭吧,哭过今日,生活还要好好过下去。

在喜事上,唢呐声主旋律是欢快而激昂的,但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哀婉。刚开始,轻快舒缓的唢呐调调弥漫在空气中,新娘乐成了一朵花。人们簇拥着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新娘子缓缓地从娘家的坡道上移下来。走过一段路,到了村子与村子的对接处,唢呐声拉长了调调,虽是喜曲,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却唤起了别的情思。新娘回望一眼娘家的方向,嘴角一抖,眼睛里霎时泪光闪闪。唢呐声声直抵心坎儿,把平日里沾边的不沾边的事一股脑的串联起来,让人不自觉的生出点凄婉。山路弯弯,送亲的亲朋好友红霞一样缀在其间,前面一班吹手鼓足了劲儿的吹,吹他个《得胜回营》,吹他个《大摆队》,悠悠思绪随着唢呐声跌宕起伏。

都说唢呐是乐器中的“流氓”,大概是因为唢呐声一响,其他乐器的声音就听不见了吧。但我觉得,“唢呐”是乐器中的大哥大,能抒情,能助兴,参与人们生活中的大喜大悲,与人们的生活平起平坐,像血液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