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陕西煤炭学会官网!

秦煤文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化体育>>秦煤文苑

纪 鹏 散 文———《“土”月饼》

发布时间:2020-09-21 点击量:997次

作者:纪鹏 来源:

下班后,走在煤城小镇店头街上,看到街上有不少卖陕北土月饼的。店头镇地处延安市黄陵县,属于陕北,但地理位置紧邻铜川市宜君县,所以语言上没有一点陕北味道,基本全部是关中方言,饮食综合了陕北和关中两地的饮食习惯,所以每年中秋前店头街上都有不少卖陕北土月饼的,因为中秋节里永恒的美食唯有月饼。

配图一.jpg

土月饼其实并不土,人们之所以称之为“土”月饼,其原因就是制作方法原始,配料成份单一,包装传统简单,与大商场里面卖的安琪、米旗等这些包装相对华丽的“高、大、上”相比起来显得确实有点“土”。若把米旗、安琪比作月饼中的茅台和五粮液,那陕北土月饼就是北京二锅头,味道当然也是因人而异,我个人觉得土月饼的味道是极其美味的,就像我个人觉得北京二锅头比五粮液更好喝一样,对我来说绝对也是物美价廉。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世界上优质的杂粮产区,陕北土月饼就取材于陕北的小杂粮,五谷杂粮是土月饼的主要原料。将绿豆、荞麦、老麦、黑豆等经过加工,就成了主料,陕北红枣、花生、芝麻、杏仁等经过加工成就是馅料成份,做出来的月饼虽然口感略显粗糙,但不油腻,有嚼头,口味清香,而且低糖、低油脂,“三高”人群也可以放心食用,是绿色、安全、健康食品。

配图二.jpg

“土”月饼的做法更为简单,将和好的主料把馅料包好后用模子进行“美颜”后放进土炉子内进行烘烤,烘烤完成即可食用。简单的原料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最常见的就是五仁和枣泥,为了区别不同的味道,就用不同的模子进行“标记”,烘烤出来月饼的图案也不一样,便于区分。

“土”月饼有自己的土特色。陕北地区具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结合部的特征,所以“土”月饼与关中的水晶饼截然不同,“土”月饼侧重草原游牧民族对食物美味的要求,如游牧民族所带的干粮、昔日军营中所制作的军粮的传承,所以,“土”月饼就具有皮厚、个大、耐饱、久存的特征,吸收了游牧民族的烘烤方法,在长时间的蒙汉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榆林的靖边、定边一带叫炉馍,绥德叫雪花,子洲叫月饼,还有些地方叫糖馍等,尽管各地的叫法不同,但做的方法基本相同,味道也是大同小异。

小时候在陕北农村每逢中秋总能吃到陕北 “土”月饼,但自从居住到铜川后每年中秋都是父母单位发的包装比较华丽的“贵族”月饼,大家小伙伴们都说好吃,但我总是吃不惯。那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在铜川很难买到陕北的“土”月饼,我也只能将吃“土”月饼当做自己舌尖上的思念。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土”月饼也走出陕北走向三秦大地的“角角落落”,如今不但榆林、延安的街头有卖,在西安的一些街头也有陕北人长年做月饼、卖月饼,而且生意还不错。

其实近年来,不只是月饼,各种“陕北味道”在省城西安和关中其他城市已由星星点点,渐成燎原之势,“陕北味道”之所以能够一路南下,我想可能也就是两个因素吧,一是陕北经济发达后老乡们的市场意识提升,到西安城里来做生意很正常;二是随着陕北经济的发展,曾经的陕北老乡也不再是手握镢头面朝黄土背朝天了,而是走进城里当“城里人”,有大量的迁居西安或旅居西安,使得西安街头不但响起“信天游”的广场舞调,空气里也弥漫着“陕北味道”,当然,关键的关键是“陕北味道”的美味与实惠,才真正是它在省城的立足之本。

如果说记忆中的节日总是与美食有关,那中秋节的记忆必定是童年“土”月饼的香味。随着经济的好转,商家推出各式各样的新奇月饼,但却很难吃出儿时的味道,唯有陕北“土”月饼朴素如初仍能吃出儿时的美味。(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