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陕西煤炭学会官网!

秦煤文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化体育>>秦煤文苑

张静云 散文——《家乡的端午节》

发布时间:2022-06-08 点击量:441次

作者:张静云 来源:

一转眼,端午节就到了。家乡人把端午不叫端午,而叫“五月当”。家乡的端午很平常,没有热闹的赛龙舟,没有深情的忆屈原,有的只是弥漫着缕缕清香。

在家乡,端午再忙有两件事情是不能马虎的。一件是采艾叶挂房檐,祈祷全家平安。采割一束青翠的艾叶,悬挂在门头前檐,成了家乡人端午最具有仪式感的大事。一大早,家家户户的大人们像比赛似的,看谁先从沾满露水的田野里采割回来艾叶,拂去檐前堆积的尘埃,挂在门前驱邪避魔,整个村庄就沉浸在艾叶的草木清香爽气中。邻家的大婆说,只有“五月当”这天的艾叶药效最好,采割回来晾晒干可针灸,是不用花钱的好药,只可惜没人要。若干年后,当我在菜市里见到一把卖两三块钱的艾叶时,尽管是从附近野地里刚采割的,可总觉得没有家乡的艾叶嫩泛透亮,而当年的邻家大婆也永远不会知道,当年在家乡一文不值疯长的艾叶,如今却在城里当街叫卖,清香从乡下漫延到城市的角角落落。另一件则是拧花花绳,缝香包。女人们用花花绿绿的丝线搓成花花绳,用花布和香料缝制成形态各异的香包,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事。戴花花绳和香包无疑是孩子们端午最开心的事情,爱攀比炫耀的孩子们在一起总要比谁的花花绳和香包色彩搭配鲜艳,做工细法精致。

1.jpg

奶奶拧的花花绳和香包在村子是很有名的。“五月当”前三四天,奶奶会找出各色的花绳子,一根一根捋顺,然后一头攥在手里,一头放在腿上用手搓着,这样各色花线就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彩虹色的麻花条。等花花绳做好了,奶奶就找出一些花色鲜艳的废布料,用笔在布料上画出香包的形状,再用剪刀裁剪下来侯,开始用针线缝制,等缝的只剩下一个口时,将提前在药店买的香草塞进去,最后将留口缝住,香包就做好了。拧好花花绳,缝好香包后,奶奶会将它们分给家里没有老人的孩子因为年轻的父母,一是没有时间去给孩子拧花绳,二是这些传统的手工,年轻人大多数不会。到端午这天全村的孩子手腕脚腕都绑上了一圈一圈的花花绳,或者在衣袖上、脖子上挂着各种各样的香包。 奶奶常说入夏天热,野草长得又畅快,身上都带上亮眼的有味道的东西能远远的吓走藏在草里的蛇虫,所以,绑花花绳戴香包也是保平安,只是保的方式不同罢了。

家乡的端午常常与繁忙劳碌紧密相连。端午到,麦梢黄。家乡的端午总是与三夏大忙接踵相连,不是在割油菜、光场的夏收前,就是在抢种的夏收后,或者端端就在“龙口夺食”的紧张时节。如果在夏收前,乡亲们就会用新榨的菜子油来炸麻花、油糕,既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也要让节日过得有滋有味;如果在夏收后,人们以“五月当”的名义,用新麦子、新菜籽油炸出各种各样的食品犒劳一下辛劳了半年的人们,也让孩子们解解馋。如果恰逢三夏大忙的当口,大人们起早贪黑连轴转,不经意间在田地里弯腰割麦的瞬间,在打麦场摊场的间隙,或在端碗吃饭的对话中才知道今天就是端午的时候,母亲说把人忙得都不知道日子了,等忙过这一阵子,或者下雨天好好摊一些油饼,炸一些油糕算是对“五月当”迟过的补偿。

家乡的端午总是和着金色的麦香味、醇正的油菜味,清爽的艾香味和醇厚的香包味,缕缕香味让人沉醉,让人不禁从繁忙的夏收中抽离出来,感受这份短暂的,难得的清闲时光。(作者单位:陕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