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陕西煤炭学会官网!

员工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员工之窗

神南产业发展公司:人人展其才 处处涌春潮

发布时间:2024-04-10 点击量:118次

作者:侯姣 来源:

整洁的厂房设备在蓝天下交相辉映,这样的景致从春延续到冬再到春,活力满满的员工矫健地穿梭在设备间紧跟着企业高速发展的步伐。走进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处处“新”气象。

岗位历练、磨砺成长,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打开馈电开关时将把手打到断开位置,将机械闭锁杆拧到位,然后门把手向右推,打开馈电开关门板……”在机电设备维修中心采掘车间,高级技师李海雄正为职工讲解设备构造及工作原理。提到培训课堂,不少人想到的是坐在会议室里念规章、读资料的场面,如此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一直学理论,职工多会倦怠,学习效果不佳。

为此,该车间以维修故障开关为契机,改变以往技术培训的硬性灌输方式,将技术课堂搬到维修现场,以现场设备为“教材”,职工边干边学,不仅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而且是在实践中加深理论学习的过程。

“故障现象:显示正常不合闸;原因分析:本安插件故障;处理方法:更换……”该车间初级工小李自信满满地说道,他正在跟随老师学习开关的故障排除,现场的“沉浸式”上课,让他收获很大,有信心尽快拿到电工高级证。

车间里,参训职工的随堂提问、现场讨论、收获体会,形成了汇心汇力提素质、创新创效谋发展的精彩奏鸣曲。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该中心充分发挥两个技能大师工作的辐射效应,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为青年人才上好“入职第一课”。建立“双师制”工作机制,采取结对帮带方式,通过经验传授、实践指导、技艺传承等方式,形成“以老带新、赶新超老,新老并进”的生动局面。

搭好台子、铺好路子,涵养人才创新“新生态”

走进“唐程理技能大师工作室”,这里正在进行第一季度技术创新项目立项评审会,全场不时传来激烈的讨论声,可以感受到员工高涨的创新热情。谈及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何发挥作用时,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工作室就是搭台擂鼓,为大家搭建创新研发、互动交流、集中展示的平台,激发大家的创新积极性,以创新创效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该中心还依托“电工学会”“钳工学会”创新开展季度青年技术交流会,针对技术创新、项目攻关等内容进行现场交流讲解。对于会上提出的难以完成的项目,由中心及工作室协调各核心成员成立攻关小组,开展联合攻关,帮助青年员工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高效转化,形成了各扬所长、良性互动的创新矩阵。

在该中心支架车间,笔者见到了“清洗作业臂”创新项目的主创人——“陕西省名师带徒”魏磊磊,他向笔者讲述了这个创新项目背后的故事。他说:“清洗结构件是件苦差事,一干就是一天,手一直不能松,强度大、危险系数高,而且清洗过程中易淋湿身体,也影响健康,我就想创新一种可单人作业自动操作的项目,提高效率。”在机加车间,刚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的技师焊工高强正在完善数控等离子切割除尘伸缩房项目,该项目的落成有效减少了有害烟尘扩散量,比之前提升85%。小有节省1个人工的创新,大有每年节省几十万元资金的创新,随着公司高质量发展步伐愈加坚实,该中心也在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上愈加坚定。

关爱人才、人尽其才,构建人才选用“新格局”

为全面加快创新与人才培养步伐,该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打破制约员工大胆创新的藩篱,让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动。同时,进一步细化全员业务素质提升机制,完善“揭榜挂帅”“竞聘上岗”机制等,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

为使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中心让新入职大学生深入到生产一线锻炼学习,让他们从基础学习入手,从普通岗位做起,逐步熟悉工作、掌握技术、参与基层管理,以此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

基于“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发展思路,该中心还不断转变培训方式,进行专项人才培养,在外出学习、技术竞赛的人员选用上,优先态度端正、工作积极、具备一定业务能力的人员,在“比学赶超中”大大激发了青年员工的学习兴趣。

同时,今年以来,该中心立足安全生产实际,扎实开展“双高”工程建设,即管理人员素能提升工程和岗位职工技能培育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成本管控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加大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力度,通过素质提升月考、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内训素质,外培眼界,实现“1+1>2”的效果,切实提升管理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和狠抓落实能力,打造高素质管理技术团队。

跑起来,是机电设备维修中心奋战开新局的生动缩影。作为培养更多技能骨干的主阵地,该中心正在以高技能人才为“磁力场”,以各车间、班组为“聚合点”,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干事创业中用好人才,持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聚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