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陕西煤炭学会官网!

秦煤文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化体育>>秦煤文苑

纪 鹏 散文———《故乡情思》

发布时间:2021-01-13 点击量:913次

作者:纪鹏 来源:

配图.jpg

我的故乡是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曾经贫穷落后,但也充满了希望。虽然2000年我就离开那个小村庄,但我一直思念着那里,因为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有我亲爱的父老乡亲,更有我对它无穷的爱。

地处黄土高坡的故乡一座山连着一座山,抬头是山,低头是山,住的是山,吃的也是山。那里你看不到车水马龙,只有人挑驴驮,拦羊放驴的画面在重复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那里没有莺歌燕舞,只有勤劳朴实的老乡们唱的一些不知名的陕北小曲。曾经生活在那里的父老乡亲们实在太苦了,靠天吃饭,拦羊放驴,在那片贫穷的黄土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故乡人。由于故乡太苦,所以勤劳的乡亲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富起来,于是他们放下了手里的老撅头,放下了手里的拦羊铲,背起了破旧的行囊走出那里,去奔向寻找幸福的地方。

记忆中的故乡一直是充满落后、贫穷,但村里的乡亲们却是特别勤劳、淳朴与厚道。那时候村里有所小学校,一孔土窑洞里面同时容纳学前班至四年级的学生上课,一所学校只有一名民办教师,但就是那样教学环境下学校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县长、矿长、市人大代表……记忆中,每当村里的孩子们读到小学四年级时就得去更远的地方读书,一般就去离村里30里外的镇上去读书,那里有一所完全小学,那里的师资力量和校园环境相对来说就好多了,村里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就每周背着干粮(一些晒干的馒头和蒸熟的土豆等)去那里上学,每周日下午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去学校,周五下午又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回村里,回到村里帮家里人干农活。就是因为这么艰苦的条件,导致村里许多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缀学,有一部分在家帮父母扛起撅头干农活,有的在村里拦羊,年龄稍大点的话父母就会慢慢的为他们寻婆姨,然后生娃娃,重复着和他们父辈一样的生活,还有一部分小小年纪就去城里“闯荡”去了,其实就是开始干些下苦活,后来再学一些司机、厨子、泥瓦匠等一些手艺,还有一些因为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在城里的“花花世界”里面误入歧途成为失足少年。

因为黄土高坡地理条件的限制,那里很少见到汽车、摩托,见到最多的就是头围羊肚肚手巾的村民赶着毛驴车和较为先进的拖拉机。村里的父老乡亲们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过日子,农忙时在天刚刚亮时背几个窝窝头或者白面馍馍,拿一水壶白开水去山里“刨食”,晚上直到月亮出来才从地里回家做晚饭,他们就这样每天把太阳从东边背到西边,在地里“拼命刨食”,遇到好年景的时候还会有个好收成,勤劳的乡亲们会高兴的露出丰收的喜悦,如果遇到收成不好的话,他们会伤心地垂头丧气,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向这片贫瘠的黄土地认输过,到第二年春天又开始重复着春种秋收的生活,还是像往年一样,收成全部由“老天爷”决定,所以老一辈的乡亲们一直都是靠天由命过日子,把所有的希望寄托给了老天爷。

随着故乡慢慢老去,村里的人大部分搭着西部大开发的“快车”离开了古老的村庄,只剩下年龄大的和家里因特殊原因走不开的年轻人留守在村里。乡亲们从农村走进城市后,在城市里凭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近些年出去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完全脱离了农村那片黄土地,他们在城里过上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生活,在城里面上班、下班,住楼房,开汽车。但是他们谁都没有忘掉那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他们经常在逢年过节时回去看望下那块贫穷而又亲切的村庄。尤其是每年到村里最大的活动时唱戏时,那天村里出去的人会不约而同的都回到村里,回到村里看戏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看一看自己家的窑洞和庄稼地,然后再去村里的东家看看、西家转转,热情的村里人会把城里回来的人留下让必须在自己家吃顿饭,吃他家最丰盛的饭菜,多好的乡亲们啊!

这几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故乡的土路全部硬化为水泥路,村里还建了卫生所,留守在村里的老乡们也不再是靠天吃饭,开始办养殖场,种山地苹果,收入越来越高,有的还在城里买了楼房,幸福指数比城里人还高。村里有些出去的人们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来愈深,经济稍微好一点的都开始在故乡的古老的村庄里重新盖房子,有盖别墅的,有盖“小二层”的,也有重新修窑洞的,无论怎么修建目的都是为了与故乡保持着永不分离的关系,他们的身份也转变为住在城里的农村人和住在农村的城里人。

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回去过我那亲爱的故乡了,但是我对它的思念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尤其这临近年关时,我又情不自禁的开始思念它,思念村里的一山一峁一梁,想念村里淳朴热情的父老乡亲。

都说距离产生美,但我与故乡之间的距离产生的不仅仅是美,更是我对它深深的爱,我对它的爱不需要刻骨铭心的誓言,也不需要海誓山盟的承诺,因为它是我情感的圣地,是我心灵的家园,是我灵魂的驻地!(纪鹏)